老屋翻新 鋼筋混凝土施工注意要點(下)
在參與老屋翻新時,大家都希望重建後的房屋能住的舒適、更安心;在地震颱風來襲時,更能確實保障居住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房屋建構的每項細節,自然必須「斤斤計較」。
延續上一篇文章,好的建築除了有好的建築材料外,對於結構施工品質上更是不可馬虎。倘若放一堆沒有辦法真正發揮力量強度的鋼筋,不但對建築安全沒有幫助,反而因為鋼筋太密造成混凝土澆置不易而產生蜂窩現象及增加結構自重,嚴重影響建築之整體耐震能力。因此,混凝土的出廠品質與混凝土坍度是否符合現場澆灌需求?是否澆灌作業人力配置足夠及是否充足搗實、震動與養護?都再再影響房屋結構是否安全的關鍵。
基本鋼筋混凝土施工品質重點
一、壓送車嚴禁任意加水:
混凝土初期是一種塑性流體的物質,從混凝土預拌廠運送到工地時,流動性會降低,且要壓送到頂樓讓工人充份將混凝土灌注於模板內,將其包裹住密密麻麻的鋼筋,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建議應合理控制混凝土流動性,解決工地加水的情況發生。
RC建築物,混凝土澆置時搗實不良,產生蜂窩,鋼筋無法發揮應有的拉力。
二、混凝土澆置過程需充分搗實與震動:
搗實混凝土如果搗實不良,就會造成混凝土無法完全的包覆住鋼筋,代表鋼筋與混凝土沒辦法充分連結,發揮應有的強度。舉個小例子,把你的右手掌整個緊緊抓住左手食指,則左手是不容易掙脫的,若只是用右手兩根手指,就算是用盡力氣握住左手食指,則左手很容易就可以掙脫,混凝土搗實不良的道理就是如此。
SRC建築物,混凝土澆置時搗實不良,產生蜂窩,雖然會再補滿,但鋼骨與混凝土的連結效用將折損。
三、混凝土澆置後需確實養護:
混凝土澆置完成後其內部水分,受太陽日照的蒸發及混凝土面部受風吹襲而逐漸流失,將引發混凝土乾縮裂縫的產生,嚴重者整個版面裂透至底,造成後續房屋樓版漏水。為避免上述混凝土澆置後品質不良的問題產生,於混凝土澆置整平後,立即全面覆蓋PE版,使其與混凝土面稍稍相互黏結,可有效的使混凝土水分束制於內部與水泥充分進行水化作用,轉化形成混凝土應有的強度,亦經由PE版全面覆蓋防護,混凝土面不受風吹襲而產生乾縮裂縫,使整體樓版防裂防漏,施工品質成效極佳。
柱牆鋼筋查驗,查驗過程若有施工不良處,應立即改善。
柱上部梁柱接頭箍筋的預留與上部柱圍束區之箍筋間距、柱中間柱箍定位綁紮及保護層墊塊的施作、柱下部的下圍束區箍筋間距定位綁紮及柱主筋續接位置等。
1.柱繫筋問題
房屋結構內的鋼筋都是一支接一支綁紮續接完成,而在續接的地方都盡可能會選擇在應力較小的區域。柱子的上下圍束區有較大的彎矩力與剪力,所以,柱主筋的續接就必須避開上下圍束區的範圍,而在柱的中間段續接,所以此範圍即稱為柱主筋續接區。工地續接鋼筋逐層施作,往往鋼筋加工裁切尺寸差異,造成現場續接位置高度跑到圍束區範圍,此時應紀錄、修正柱鋼筋長度,以使下個樓層能在目標的柱主筋續接區。
五、梁筋施工重點:
梁主筋若按標準施作位置及鉤長度時,才能發揮那根鋼筋100%的力量,否則若梁主筋入柱不夠長即停止且鉤長度不足,或鉤方向不對,那根鋼筋很有可能只能發揮其50%-80%或者更少的力量,安全性大打折扣,當然也就不安全、不耐震了。施工上應注意已綁紮完成之梁柱接頭箍筋數是否足夠且均布、梁端圍束區之箍筋及下箍的定位綁紮、梁入柱之錨定長度、梁梁正交之增設箍筋補強、小梁入大梁的90度彎鉤錨定綁紮方式等。
六、牆筋施工重點:
牆鋼筋沒有做鉤錨錠,地震來時無法有效發揮力量,等於是無效鋼筋,故牆易裂、漏水及無法發揮抗震該有之貢獻。施工上應注意牆筋之聯合組成、L型牆轉角、T 型牆轉角、牆端補強、牆開口端部之圍束及開口 90度轉角應力集中位置之斜筋補強等。
下層版筋保護層墊塊之定位及間距、上下層版筋間隔工作筋或墊塊之定位及版筋間距號數、版角隅補強等。
1.下層版筋墊塊
鋼筋必須有混凝土包覆,才能發會應有的抗拉能力,並防止鋼筋受水氣侵入接觸,造成鋼筋鏽蝕鐵屑膨脹,引發版底混凝土表面崩裂,所以必須放置墊塊使鋼筋與模板保持適當的間距。
2.上下層版筋間隔工作筋
鋼筋要充分發揮拉力的另一個要點,是鋼筋的定點位置,間隔工作筋能將上層板筋固定在結構設計所要求的定點高度,使其能符合力學設計要求,故需以精準的間距來固定版筋間隔工作筋。
3.版筋角隅補強
樓版在樓版面的4個角落及特別交接處,屬於承受載重的應力集中位置,所以必須依照施工圖說做適當的補強,以防止裂縫發生。
「建築安全履歷協會」創會理事長戴雲發強調,品質在於細節、魔鬼也藏在細節中,應予以透明化讓大家更安心放心。時代在進步,我們應該以創新建築4.0工法,比如:預鑄工法、鋼筋預組工法、Alfa Safe鋼筋系統化工法等,降低人為變數,以更安全、更快速、更經濟、更有世界競爭力的建築新思維去蓋房子,才能盼於下次地震來襲時,避免屋毀人亡的悲劇再度發生。
戴雲發Profile
Alfa Safe建築系統 創辦人
社團法人建築安全履歷協會 創會理事長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建築經營協會 理事長
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房屋委員會 召集人
「國家卓越建設獎」評審委員會 施工品質類評審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