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雲發
Alfa Safe建築系統創辦人、建築安全履歷協會創會理事長。 近20餘年來提倡建築安全,投入耐震系統工法研發,榮獲經濟部頒定國家發明創作獎金獎,致力於推展都市更新及危老重建,打造可以傳承百年的傳家厝。 過去擔任建築經營協會理事長、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房屋委員會召集人以及「國家卓越建設獎」評審委員會 施工品質類評審委員。 【社團法人建築安全履歷協會】http://www.dyf.com.tw/city.php

戴雲發︱台灣地震頻繁 你的房屋能否承受下一次考驗?

發布日期2024/11/11

地震中常見的倒塌建築,有不少是因為施工品質層面出現了問題。(圖/中力都市更新) 地震中常見的倒塌建築,有不少是因為施工品質層面出現了問題。(圖/中力都市更新)
台灣地處地震多發地帶,幾乎每年都發生數萬次地震,其中不乏破壞性強烈的大地震,無論是1999年的九二一地震,還是2016年和2018年分別發生的台南、花蓮地震,這些災難都讓台灣民眾感受到自然的無情與房屋結構安全的重要性。根據中央氣象局的調查,台灣未來50年內發生規模6.5以上地震的機率高達99%,其中台南與嘉義、花東縱谷等斷層地區尤其需要警惕。正因為台灣位處地震多的區域,再加上海島型氣候,因此房屋的結構安全與美麗外觀相比,其實重要性絕對不遑多讓。

地震帶來的房屋挑戰
地震通常在瞬間發生,對建築物的傷害程度也依其發生地點和規模而有所不同。有些較小的地震可能只是造成屋內物品掉落毀損;但是,一旦遇上強烈大地震時,往往會造成建築物倒塌、道路毀壞、土石鬆動、山崩地裂等,沿海地區甚至可能引發海嘯災難和損失難以預測。民國100年日本311大地震引發海嘯平均高度達10~15公尺,沿海地區不僅房屋被沖毀,船隻甚至被海浪推上建築物屋頂,造成非常重大的傷亡。

特別是「海溝型地震」這類強震,釋放出的震波頻率低但振幅大,會導致建築物左右劇烈擺動,進而增加倒塌的風險。台北盆地老舊房屋比例最高,這些房屋的結構在當前法規不完善時期建造,經過多年的風雨侵蝕與地震考驗,其抗震能力已大打折扣。


房屋的耐震關鍵:結構設計與施工品質
大家是否有想過,當地震發生時,為什麼在同樣一個地方,有的房屋會倒塌,有的卻不會? 
針對地震防護,結構設計與施工品質是房屋安全的兩大基石。隨著法規不斷修訂,現代房屋的設計理應可以保障安全,但施工品質卻成為一個常被忽略的隱患,在傳統施工中,鋼筋的剪斷綁紮常因人力短缺與工序繁瑣而出現疏漏,這導致房屋在地震中更容易出現裂縫或倒塌。

「建築結構安全,預防勝於治療!」最好的預防,便是能在建造時就蓋出結構安全的建築物。當無法預知的地震隨時都可能發生不同程度的影響,我們平時就要做好防災準備和加強應變能力,減少地震可能帶來的危害,例如:建築物在建造時,結構選擇耐震設計,建築建造施工時將品質透明化呈現,確保建築居住安全。

●平時防災準備:建築物採用「建築安全履歷系統化鋼筋耐震工法」施工,並將施工品質透明化呈現,保障人民居住安全,免於地震恐慌,也可以防止地震發生時造成更多災害發生。

●地震發生後:檢查房屋狀況;房屋結構整棟皆是命運共同體,判斷結構是否安全不能只看自己家那一個樓層,必須從大樓的外觀、公共空間、地下室、樓梯間至住家內部,只要結構沒有被裝潢遮蔽的地方,都應該查看一遍,看一看是否有異常歪斜、沉陷,或出現45度斜裂縫狀況,並檢查門窗是否有擠壓變形,也可以詢問左鄰右舍是否有受到地震損害。不論是透天、公寓或大樓,地震對建築物影響所造成的裂縫大都是以45度斜角呈現,但並非所有牆面上的裂縫都需要擔心,主要要查看撐起房屋結構的大梁、大柱是否有受地震影響,或是看大於25公分厚的剪力牆是否有出現新增較為明顯的45度裂縫。如果上述有這樣子的裂縫出現則代表房子在興建時,設計或施工方式可能有問題或品質不佳,其抗震能力則也相對較差,建議應請專業的結構相關技師進一步勘驗,並給予專業建議。

為確保居家安全,提醒民眾在進行內部空間進行裝修改造時,一定要按照建築法等規定,避免擅自變更梁、柱、牆的構造,另外像是屋頂增建、陽台加蓋等二次違建施工也都應儘量避免,同時過多不必要的裝潢也將無法清楚查看裂縫,造成震後難以檢查受損情形。民眾也應提高自我防災意識,了解自身居住環境的風險,並在地震後及時檢查房屋結構,確保安全。對於老舊房屋,儘早進行重建或加強結構補強,以迎接下一場地震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