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峰榮
安信建經總經理;致力於全力推動一條龍更完整的「全案管理」服務。結合信義集團資源,為業主創造極大化的資產增值。 帶領團隊從事「代辦建築融資」、「信託管理」、「履約保證價金信託」、「都市更新」、「危老重建」等服務。

張峰榮︱從老廠到智慧總部  新北工業區都更的未來蛻變

發布日期2025/09/03

新北市推動工業區多元都更,老舊廠房翻新成趨勢,有助於帶動產業結構升級。(圖/安信建經提供) 新北市推動工業區多元都更,老舊廠房翻新成趨勢,有助於帶動產業結構升級。(圖/安信建經提供)
三重頂崁工業區,作為新北市早期發展的重要工業聚落,擁有超過50年歷史的老舊廠房與產業記憶。近期台灣膠帶產業領頭公司的四維企業,將老舊廠房透過都市更新申請,超過1,000坪的面積,包含多棟四樓層的老舊廠房,預計重建成為地上11層、地下3層的企業總部,引入綠建築與智慧建築設計,走向產業結構的升級,可謂是傳統產業轉型的經典實例。

這不只是單一的企業重建個案,更是新北推動工業區再造的重要指標。目前新北市工業區多元都更已有74件申請,基地總面積達約52公頃,預估更新後總樓地板面積將達94萬坪。政策面上的「都更一箭、都更二箭」,透過稅賦優惠與審查加速,提供誘因鼓勵更多廠房加入翻新行列。

筆者分析認為,重建的優勢為以下幾點,不僅在於建築外觀的翻新,更在於整體功能與環境品質的提升:
一、以人為本的都市環境優化:綠化人行步道、景觀植栽與夜間照明,讓工業區不再只有灰濛的廠房,而是與社區共融、友善的工作場域。

二、提升環境效能與智慧化:導入綠建築與智慧建築規劃,不僅節能減碳,也提升企業形象與運營效率。

三、傳產記憶結合創新發展:四維企業從膠帶產業走來,如今不僅保留傳產歷史記憶,也藉由現代建築與設計,重塑企業形象與城市風貌。

四、政策鼓勵及擴展空間:新北市透過多元都更方案與政策鼓勵,打造工業轉型的更大格局,目前已申請基地面積52公頃,更新後將提供約94萬坪的產業空間,發揮出更大的土地的使用效益。

五、立體化政策的加持:例如三重捷運先嗇宮站附近,國揚實業投資打造的土地開發案,未來計畫以「電子輕工業」為主,基地面積逾6,000平方公尺,將興建地上13層、地下3層的廠辦大樓,就業超過千人,這類案例強調廠區立體化、空間活化的趨勢。

六、科技聚落的誕生:連結捷運與交通條件,以及第二行政中心、公共設施到位,都有助三重工業區逐步轉型為「科技聚落」,吸納媒體、金融、電子業等新興產業。

然而,都市更新的願景固然美好,仍須警惕幾項可能的風險與挑戰:
一、文化斷裂與社區認同:大規模的都市更新可能破壞原有建築所承載的地方記憶與社區情感,如同一般都市更新的批評指出,若過度現代化,可能疏離傳統文化。

二、地價上漲:改善後的工業區,周遭土地租金與房價可能跟進上漲,原住社群或傳統工人可能承受壓力,甚至被迫外遷。

三、公共服務與基礎設施是否跟進:若更新後未同步提升周邊交通、教育醫療或公共空間,短期內可見效益,但長期恐形成擁擠與缺乏配套服務的副作用。

筆者歸納以下總結,新北市三重頂崁工業區的都市更新案例,提供了傳統產業轉型與工業都更的成功範式。不僅是建築的重生,也是產業樞紐與城市風貌的再造。政策誘因、智慧設計與產業進駐共同構築了一個可期待的新時代。但下一階段,政府應站在更高視野,兼顧歷史與創新:保存部分廠區特色,搭配新型設計,避免人文記憶被抹除。且應整合公共配套,修建公共交通、休憩空間與教育資源,讓更新後區域展現嶄新「科技與人文」兼具之城市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