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宅規模持續擴大 如何導入智慧化管理成討論焦點

國內社宅數量完成8年20萬戶目標,中央負責6.4萬戶直接興建社宅接下來將陸續完工,面對規模持續擴大的社宅管理,涵蓋營運管理、修繕維護及住戶服務如何到位,成了另一項關鍵課題。
國家住都中心20日舉辦為期兩天的「社會住宅營運管理聯繫大平台」,聚焦在住宅「全生命週期維護」及「社區日常管理」,探討社宅修繕及緊急應變機制、有限資源裡的居住服務及社宅智慧管理的趨勢議題。
國家住都中心董事長花敬群表示,去年在中央與地方的共同努力下,成功達成「8年20萬戶社會住宅」這件不容易的事情。目前中央決標的社會住宅已經有6萬4千多戶,接下來都會陸續完工,管理的準備工作也要更到位,因此正在建立更大的服務系統,以後不只用來管理中央社宅,有機會也可以提供給各縣市社宅管理單位使用。
國家住都中心表示,社宅營運面臨共同的挑戰,目前各管理單位在社宅修繕上,普遍面臨修繕範圍的責任劃分、退租點交時修繕費用的爭議、長期修繕與財務控管及緊急應變通報流程的問題。因此,制定修繕認定標準,建立短中長期修繕制度及財務控管,並建立緊急應變通報流程,才能有效克服社宅長期面臨的修繕問題。
社會住宅與一般住宅的物業管理內容不同,社宅的物管人員除了社宅修繕與管理工作,也要扮演關懷住戶的角色,藉以掌握住戶需求,預防潛在問題發生。
國家住都中心強調,應辦理物管人員職能教育訓練,建立社福單位聯繫制度,讓物管人員與社福單位能在「即時觀察住戶需求」與「心理、經濟支持」方面相互分工。
國家住都中心也以林口社宅經驗為基礎,以訪視行動找出高關懷戶,引入NPO組織,提供資訊連結、諮詢陪伴、資源供給、通報社安網等,建構居住安全網最後一哩路,形成更完善的支持性服務網絡。
此外,隨著全國社宅逐漸完工,社會住宅的物業管理量能可能成為一大挑戰。由於社宅管理範疇廣、人力資源有限,因此導入智慧化系統降低人工作業量,提升管理效率將成為必然趨勢。然而,智慧化管理初期投入成本較高,營運單位需妥善進行效益評估,評估合適的規模及預算,才能真正達到社宅管理品質與效益兼顧的目標。
「社會住宅營運管理聯繫大平台」自2023年3月成立以來,至今已舉辦三年。此次「社會住宅營運管理聯繫大平台」活動由國家住都中心董事長花敬群、副執行長董世寧、內政部國土管理署住宅發展組專門委員連偉耀及六都相關工作人員等一同與會。下半年則由桃園市接棒辦理交流活動。
國家住都中心20日舉辦為期兩天的「社會住宅營運管理聯繫大平台」,聚焦在住宅「全生命週期維護」及「社區日常管理」,探討社宅修繕及緊急應變機制、有限資源裡的居住服務及社宅智慧管理的趨勢議題。
國家住都中心董事長花敬群表示,去年在中央與地方的共同努力下,成功達成「8年20萬戶社會住宅」這件不容易的事情。目前中央決標的社會住宅已經有6萬4千多戶,接下來都會陸續完工,管理的準備工作也要更到位,因此正在建立更大的服務系統,以後不只用來管理中央社宅,有機會也可以提供給各縣市社宅管理單位使用。
國家住都中心表示,社宅營運面臨共同的挑戰,目前各管理單位在社宅修繕上,普遍面臨修繕範圍的責任劃分、退租點交時修繕費用的爭議、長期修繕與財務控管及緊急應變通報流程的問題。因此,制定修繕認定標準,建立短中長期修繕制度及財務控管,並建立緊急應變通報流程,才能有效克服社宅長期面臨的修繕問題。
社會住宅與一般住宅的物業管理內容不同,社宅的物管人員除了社宅修繕與管理工作,也要扮演關懷住戶的角色,藉以掌握住戶需求,預防潛在問題發生。
國家住都中心強調,應辦理物管人員職能教育訓練,建立社福單位聯繫制度,讓物管人員與社福單位能在「即時觀察住戶需求」與「心理、經濟支持」方面相互分工。
國家住都中心也以林口社宅經驗為基礎,以訪視行動找出高關懷戶,引入NPO組織,提供資訊連結、諮詢陪伴、資源供給、通報社安網等,建構居住安全網最後一哩路,形成更完善的支持性服務網絡。
此外,隨著全國社宅逐漸完工,社會住宅的物業管理量能可能成為一大挑戰。由於社宅管理範疇廣、人力資源有限,因此導入智慧化系統降低人工作業量,提升管理效率將成為必然趨勢。然而,智慧化管理初期投入成本較高,營運單位需妥善進行效益評估,評估合適的規模及預算,才能真正達到社宅管理品質與效益兼顧的目標。
「社會住宅營運管理聯繫大平台」自2023年3月成立以來,至今已舉辦三年。此次「社會住宅營運管理聯繫大平台」活動由國家住都中心董事長花敬群、副執行長董世寧、內政部國土管理署住宅發展組專門委員連偉耀及六都相關工作人員等一同與會。下半年則由桃園市接棒辦理交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