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更危老重建 - 如何避免蓋出「漏仔厝」(下)
民國88年的921大地震,無數家園毀於一夕間,災區斷垣的公路與傾圮的橋樑也處處可見,無家可歸、流離失所的人數,初估有20萬人上下。
每次的大地震,都在對房屋進行實體檢測試驗,這是人類無法藉由試體機具所做出來的,然地震對未倒塌或老舊建物的影響,事實上已或多或少造成建物結構體產生裂隙、龜裂或錯動等損傷;此不但會降低結構居住上的安全性,「漏水」的問題也將對居住者形成甚大的困擾,因此如何有效預防及解決漏水問題,將是營建業今後無可避免的一大課題。本篇將延續上篇說明都更危老重建時,應留意容易發生滲、漏水的地下室外牆施工注意要點,以及防水工程之施工要點。
一、「地下室外牆結構」施工需注意關鍵點:
1. 地下室外牆牆面滲水
一旦長期有漏水情況發生,會造成柱牆鋼筋鏽蝕,更有可能會影響大樓的結構安全,為此,地下室外牆各樓層儘可能一次施作。若施工有困難必須分開二次施作時,於二次施作處須確實沖洗,並於地下室外牆泥作粉刷前,打V型槽溝以防水水泥砂漿補平。還有混凝土澆置前,地下室外牆二次交接處的牆底須充分清洗乾淨,以有效解決樓層接縫及地下室外牆二次接縫的滲水問題。
2. 地下室外牆底部施作不良滲水
地下室結構體的各個樓層是分開進行混凝土澆置,無法像容器一樣是一體成形,在牆體底部會形成二次施工接縫,當地下室外牆與土壤接觸,也接觸到土壤內的水源,地下水就會由牆體底部接縫滲漏入地下室,甚至冒水漫布至停車位,造成生活使用不便。
防水工程施工要點
建築物從設計規畫、選料、施工至完工可使用,各階段的防水工程均可能影響整體建物防水的效果及品質。其中,以水泥地面防水處理工程為最重要的關鍵,因此實務上有稱「水泥地面的處理為防水第一要務」。若水泥地面產生裂縫未第一時間補強,將會造成防水層鋪設後因地面過多水氣蒸散,而使防水材產生鼓脹現象,或因裂縫伸張應力直接作用於防水層造成撥離影響。
水泥地面的防水工程的處理原則為三,即乾燥、平整與潔淨,依據實務經驗與參照日本對水泥地面的防水處理觀念,簡要說明如下。
1. 表面乾燥度
水泥地面若未充分乾燥或含有過多水氣時,不論使用哪種防水工程,皆會影響底油的滲透,將會造成防水層與水泥地面接著效果不良,且水泥地面內過多水份在陽光照射下,會產生氣化與膨脹(俗稱混凝土呼吸理論),進而使防水層剝離、鼓脹或浮起。因此,施工前應確認水泥地面是否足夠乾燥,以確保底油、接著劑與水泥地面及防水層間的緊密黏結。
2. 表面平整度
當水泥地面凹凸不平時,易造成防水層舖設過程產生空隙,形成接合不良或引起防水層的撥離、鼓起或損壞等情形。對於有蜂窩或模板接縫段差的部分,建議須加以打除或進行磨平處理,若凹凸情形過於嚴重,則應以水泥砂漿填補後抹平。
3. 表面潔淨度
水泥地面是否清潔、乾淨,對於防水材與地面間的膠結影響甚大,若表面沾有泥、砂、灰塵、水泥粉塵、油脂污垢或混凝土本身有泥漿屑等,將可能影響底油的滲透,且會破壞膠結層的完整性,進而形成空隙,造成防水材之撥離。因此,舖設前應先清潔表面,然在乾燥期間,應避免施工人員於水泥地面上走動而二次弄髒。
隨著材料科學的演進,相較於傳統PU防水材料施工,各種先進的防水材料與施工技術不斷地推陳出新,防水材料朝向彈性水泥類發展,具防水、延展及耐久性,其內部水泥成分能在潮濕的混凝土面作業並黏著,適合各類建築現場環境,且施工簡單;不僅能趕工期,還能保證防水效果,符合實務的需求,降低因氣候因素或環境整潔的影響,延遲工期。惟彈性水泥防水材料含有樹脂成份,長期被紫外線照射或長期浸泡水中,容易被分解或水解。故中庭或屋頂大面積,會受大量日曬及可能積水的結構部位,其主要防水材料會採用卷軸式黏貼型的防水毯材料。
國內建築物或工程設施長期以來普遍存在滲、漏水問題,以及防水工程與施作品質等的諸多瑕疵,雖然各種先進防水材料與施工技術不斷地推陳出新,然國內漏水問題,仍深深困擾著住戶,輕則漏水、壁癌、發霉,嚴重時,甚至影響建築物正常之壽命週期。觀察日本工程的經驗顯示,只要防水觀念正確、設計規畫得宜、施工品質確實以及維護得當,建築物的防水工程便可確保無虞,漏水問題亦可有效克服,後續產生的問題將可大幅降低。「建築安全履歷協會」創會理事長戴雲發建議,都更危老重建可採用系統化工法施作,並把握「看不見的地方才更重要」這個原則,才能有效提升重建後房屋本身防裂、防水、防漏之性能,避免滲漏水問題。
每次的大地震,都在對房屋進行實體檢測試驗,這是人類無法藉由試體機具所做出來的,然地震對未倒塌或老舊建物的影響,事實上已或多或少造成建物結構體產生裂隙、龜裂或錯動等損傷;此不但會降低結構居住上的安全性,「漏水」的問題也將對居住者形成甚大的困擾,因此如何有效預防及解決漏水問題,將是營建業今後無可避免的一大課題。本篇將延續上篇說明都更危老重建時,應留意容易發生滲、漏水的地下室外牆施工注意要點,以及防水工程之施工要點。
一、「地下室外牆結構」施工需注意關鍵點:
1. 地下室外牆牆面滲水
一旦長期有漏水情況發生,會造成柱牆鋼筋鏽蝕,更有可能會影響大樓的結構安全,為此,地下室外牆各樓層儘可能一次施作。若施工有困難必須分開二次施作時,於二次施作處須確實沖洗,並於地下室外牆泥作粉刷前,打V型槽溝以防水水泥砂漿補平。還有混凝土澆置前,地下室外牆二次交接處的牆底須充分清洗乾淨,以有效解決樓層接縫及地下室外牆二次接縫的滲水問題。
2. 地下室外牆底部施作不良滲水
地下室結構體的各個樓層是分開進行混凝土澆置,無法像容器一樣是一體成形,在牆體底部會形成二次施工接縫,當地下室外牆與土壤接觸,也接觸到土壤內的水源,地下水就會由牆體底部接縫滲漏入地下室,甚至冒水漫布至停車位,造成生活使用不便。
防水工程施工要點
建築物從設計規畫、選料、施工至完工可使用,各階段的防水工程均可能影響整體建物防水的效果及品質。其中,以水泥地面防水處理工程為最重要的關鍵,因此實務上有稱「水泥地面的處理為防水第一要務」。若水泥地面產生裂縫未第一時間補強,將會造成防水層鋪設後因地面過多水氣蒸散,而使防水材產生鼓脹現象,或因裂縫伸張應力直接作用於防水層造成撥離影響。
水泥地面的防水工程的處理原則為三,即乾燥、平整與潔淨,依據實務經驗與參照日本對水泥地面的防水處理觀念,簡要說明如下。
1. 表面乾燥度
水泥地面若未充分乾燥或含有過多水氣時,不論使用哪種防水工程,皆會影響底油的滲透,將會造成防水層與水泥地面接著效果不良,且水泥地面內過多水份在陽光照射下,會產生氣化與膨脹(俗稱混凝土呼吸理論),進而使防水層剝離、鼓脹或浮起。因此,施工前應確認水泥地面是否足夠乾燥,以確保底油、接著劑與水泥地面及防水層間的緊密黏結。
2. 表面平整度
當水泥地面凹凸不平時,易造成防水層舖設過程產生空隙,形成接合不良或引起防水層的撥離、鼓起或損壞等情形。對於有蜂窩或模板接縫段差的部分,建議須加以打除或進行磨平處理,若凹凸情形過於嚴重,則應以水泥砂漿填補後抹平。
3. 表面潔淨度
水泥地面是否清潔、乾淨,對於防水材與地面間的膠結影響甚大,若表面沾有泥、砂、灰塵、水泥粉塵、油脂污垢或混凝土本身有泥漿屑等,將可能影響底油的滲透,且會破壞膠結層的完整性,進而形成空隙,造成防水材之撥離。因此,舖設前應先清潔表面,然在乾燥期間,應避免施工人員於水泥地面上走動而二次弄髒。
隨著材料科學的演進,相較於傳統PU防水材料施工,各種先進的防水材料與施工技術不斷地推陳出新,防水材料朝向彈性水泥類發展,具防水、延展及耐久性,其內部水泥成分能在潮濕的混凝土面作業並黏著,適合各類建築現場環境,且施工簡單;不僅能趕工期,還能保證防水效果,符合實務的需求,降低因氣候因素或環境整潔的影響,延遲工期。惟彈性水泥防水材料含有樹脂成份,長期被紫外線照射或長期浸泡水中,容易被分解或水解。故中庭或屋頂大面積,會受大量日曬及可能積水的結構部位,其主要防水材料會採用卷軸式黏貼型的防水毯材料。
國內建築物或工程設施長期以來普遍存在滲、漏水問題,以及防水工程與施作品質等的諸多瑕疵,雖然各種先進防水材料與施工技術不斷地推陳出新,然國內漏水問題,仍深深困擾著住戶,輕則漏水、壁癌、發霉,嚴重時,甚至影響建築物正常之壽命週期。觀察日本工程的經驗顯示,只要防水觀念正確、設計規畫得宜、施工品質確實以及維護得當,建築物的防水工程便可確保無虞,漏水問題亦可有效克服,後續產生的問題將可大幅降低。「建築安全履歷協會」創會理事長戴雲發建議,都更危老重建可採用系統化工法施作,並把握「看不見的地方才更重要」這個原則,才能有效提升重建後房屋本身防裂、防水、防漏之性能,避免滲漏水問題。
戴雲發Profile
Alfa Safe建築系統 創辦人
社團法人建築安全履歷協會 創會理事長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建築經營協會 理事長
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房屋委員會 召集人
「國家卓越建設獎」評審委員會 施工品質類評審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