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炒房奏效!央行仍維持信用管制理由曝光!接下來慎防交屋潮資金缺口

央行31日公布第二季理監事議事討論摘要,對於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實施以來,對房市影響以及是否放寬信用管制有諸多討論,同時也提及因應龐大交屋潮來臨,造成房貸資金供需缺口的問題必須審慎應對。
多位理事表示,自去年9月央行推出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後,房地產市場降溫,全體銀行新承作住宅貸款金額及購置住宅貸款餘額持續下降,不動產貸款集中度雖下降惟仍居高,故贊同維持管制措施不變。惟仍須持續關注不動產貸款集中度,審視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執行成效。
數位理事關注未來房市資金供需問題。其中,有位理事表示,為期 1 年的銀行自主控管不動產貸款總量已顯現成效,雖信用資源仍有過度流向不動產市場情形;惟部分銀行為謹守自主控管目標,相關控管均趨於嚴格。尤其今年下半年交屋數量龐大,惟銀行仍處於自主管理階段,恐使部分符合條件之申貸民眾可能無法順利取得貸款,央行宜適時妥善處理相關申訴案件。
另位理事指出,去年 9 月後,全體銀行新承作住宅貸款金額持續下降,由於前幾年預售屋數量多,去年至今年陸續有預售屋完工交屋,產生大量的房貸資金需求,可能持續形成房貸資金供需缺口問題。有位理事認為,央行對於如何因應房貸資金供需問題,且又要避免房價持續居高,須審慎處理。
至於市場盛傳爛尾樓部分,兩位理事表達看法,認為近期部分媒體誇大報導爛尾樓個案,恐讓外界誤認為,與央行實施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所致的不良後果,或甚影響民眾預期心理,央行宜適當澄清。
同時,另有數位理事表達須留意爛尾樓個案,避免影響金融穩定;有位理事指出,隨下半年國內景氣反轉,部分規模較小、財務槓桿較大等建商可能面臨衝擊,應該備妥因應方案,以免整體產業局勢惡化。
數位理事認為,由於尚須一段時間觀察房地產趨勢,故目前宜維持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不變。其中,有位理事指出,房價指數成長率仍為正值,顯示房價仍在上升。若現在放寬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恐不利維持過去七波的管制成效。
另位理事認為,國內部分地區房價漲幅仍高,宜關注特定地區之重大建設方案對其房價可能帶來的影響,並針對這些特定地區做更有效的追蹤及採更適當之措施。
有位理事表示,過去民眾持續看漲房市,加以部分建商進行不實行銷,導致不動產市場過熱;惟自實施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以來,民眾看漲房價的預期心理下降,顯示房市過熱情況已控制,房價也漸趨穩。
多位理事表示,自去年9月央行推出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後,房地產市場降溫,全體銀行新承作住宅貸款金額及購置住宅貸款餘額持續下降,不動產貸款集中度雖下降惟仍居高,故贊同維持管制措施不變。惟仍須持續關注不動產貸款集中度,審視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執行成效。
數位理事關注未來房市資金供需問題。其中,有位理事表示,為期 1 年的銀行自主控管不動產貸款總量已顯現成效,雖信用資源仍有過度流向不動產市場情形;惟部分銀行為謹守自主控管目標,相關控管均趨於嚴格。尤其今年下半年交屋數量龐大,惟銀行仍處於自主管理階段,恐使部分符合條件之申貸民眾可能無法順利取得貸款,央行宜適時妥善處理相關申訴案件。
另位理事指出,去年 9 月後,全體銀行新承作住宅貸款金額持續下降,由於前幾年預售屋數量多,去年至今年陸續有預售屋完工交屋,產生大量的房貸資金需求,可能持續形成房貸資金供需缺口問題。有位理事認為,央行對於如何因應房貸資金供需問題,且又要避免房價持續居高,須審慎處理。
至於市場盛傳爛尾樓部分,兩位理事表達看法,認為近期部分媒體誇大報導爛尾樓個案,恐讓外界誤認為,與央行實施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所致的不良後果,或甚影響民眾預期心理,央行宜適當澄清。
同時,另有數位理事表達須留意爛尾樓個案,避免影響金融穩定;有位理事指出,隨下半年國內景氣反轉,部分規模較小、財務槓桿較大等建商可能面臨衝擊,應該備妥因應方案,以免整體產業局勢惡化。
數位理事認為,由於尚須一段時間觀察房地產趨勢,故目前宜維持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不變。其中,有位理事指出,房價指數成長率仍為正值,顯示房價仍在上升。若現在放寬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恐不利維持過去七波的管制成效。
另位理事認為,國內部分地區房價漲幅仍高,宜關注特定地區之重大建設方案對其房價可能帶來的影響,並針對這些特定地區做更有效的追蹤及採更適當之措施。
有位理事表示,過去民眾持續看漲房市,加以部分建商進行不實行銷,導致不動產市場過熱;惟自實施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以來,民眾看漲房價的預期心理下降,顯示房市過熱情況已控制,房價也漸趨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