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儂︱桃園防災型都市更新:優勢與發展潛力
桃園市推動防災型都更,要加速推動都更腳步。(圖/桃園市政府提供)
桃園市近年積極推動都更,8月成立都更辦公室深入社區辦理說明會,近期市長張善政對外宣告鎖定一處卡關12年海砂屋社區,成功轉軌為公辦都更。這一案能夠成功,主要結合「防災都更專案」不僅可增加重建容積外,也讓過半住戶同意轉軌為公辦都更,突破社區12年來難以整合的困境。
桃園市位於台灣西北部,是台灣的重要交通樞紐與產業聚集地。隨著都市化進程加速,人口密集區的老舊建築和基礎設施逐漸暴露出安全隱患。防災型都市更新(以下簡稱防災型都更)不僅是一項改善都市面貌的措施,更是確保市民生命財產安全、提升城市韌性的重要策略。桃園市推動防災型都更,不僅具備地理與政策上的優勢,亦展現出高度的發展潛力。
都更改建的需求迫切
防災型都更是以災害預防為核心的都市更新模式,其目標是通過拆除重建或整修老舊建築,改善耐震、防洪、防火等設計,降低自然災害可能帶來的損失。同時,透過重新規劃社區空間,提升公共設施的可及性與使用效率,增強居民在災害發生時的應變能力。這不僅是都市更新的升級版,更是城市韌性建構的重要實踐。
而桃園市推動防災型都更有其必要性和優勢。
1.地理位置的核心角色:桃園作為台灣的國際門戶,擁有桃園國際機場和多條重要交通幹道,對於全國的經濟與交通影響深遠。在此區域推動防災型都更,不僅有助於保護關鍵基礎設施,更能確保整體區域在災害中的快速復原能力。
2.老舊社區與工業區的改造需求:桃園市有許多老舊社區與工業區,這些地區的建築物大多建於上世紀70至80年代,結構老化,抗震能力不足。在氣候變遷與地震風險增高的背景下,這些地區亟需更新。
3.政策與資源支持:政府近年來積極推動都市更新政策,提供補助與獎勵機制,例如都市更新容積獎勵與稅務優惠等。桃園市政府亦針對防災型都更加大資源投入,確保計畫推行的可行性與效率。
4.市民意識的提升:隨著多次地震與氣候災害的發生,桃園居民對防災議題的重視程度明顯提高。市民的支持與參與為防災型都更提供了良好的社會基礎。
落實防災型都更4大發展潛力
1.智慧防災社區建構
在推動防災型都更的同時,可融入智慧城市理念,例如引入物聯網技術來監控建築結構安全、設置災害預警系統,提升整體防災能力。
2.社區韌性與凝聚力強化
通過公共空間的再造與防災教育的推廣,防災型都更有助於提升社區居民的互助意識與行動能力,構建更加緊密的社會網絡。
3.產業與就業機會的提升
都更過程中涉及建築、規劃、環保等多個行業,將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同時,更新後的區域將吸引更多企業進駐,促進區域經濟的長遠發展。
4.推廣綠建築與永續設計
在更新過程中,可結合綠建築設計理念,降低能耗與碳排放,打造永續發展的城市形態。
都更的挑戰與解決對策
然而,推動防災型都更並非易事,仍面臨土地整合難度高、居民利益協調複雜以及資金籌措壓力等挑戰。針對這些問題,政府需採取以下對策:
1.加強公共參與機制
增設居民諮詢會議,讓市民能參與規劃與決策,確保計畫符合社區需求。
2.建立多元融資渠道
引入民間資金與公私合作(PPP)模式,分攤財政壓力。
3.加速行政審批流程
優化行政流程,縮短土地整合與建築許可的時間。
桃園市推動防災型都市更新,既是對城市安全的全面升級,也是對未來發展的前瞻布局。在政策支持與居民參與的雙重推動下,桃園市有望成為防災型都更的示範城市。透過提升建築韌性、構建智慧社區與推動永續發展,桃園不僅將增強抗災能力,更將塑造一個宜居、安全、永續的現代化都市典範。
桃園市位於台灣西北部,是台灣的重要交通樞紐與產業聚集地。隨著都市化進程加速,人口密集區的老舊建築和基礎設施逐漸暴露出安全隱患。防災型都市更新(以下簡稱防災型都更)不僅是一項改善都市面貌的措施,更是確保市民生命財產安全、提升城市韌性的重要策略。桃園市推動防災型都更,不僅具備地理與政策上的優勢,亦展現出高度的發展潛力。
都更改建的需求迫切
防災型都更是以災害預防為核心的都市更新模式,其目標是通過拆除重建或整修老舊建築,改善耐震、防洪、防火等設計,降低自然災害可能帶來的損失。同時,透過重新規劃社區空間,提升公共設施的可及性與使用效率,增強居民在災害發生時的應變能力。這不僅是都市更新的升級版,更是城市韌性建構的重要實踐。
而桃園市推動防災型都更有其必要性和優勢。
1.地理位置的核心角色:桃園作為台灣的國際門戶,擁有桃園國際機場和多條重要交通幹道,對於全國的經濟與交通影響深遠。在此區域推動防災型都更,不僅有助於保護關鍵基礎設施,更能確保整體區域在災害中的快速復原能力。
2.老舊社區與工業區的改造需求:桃園市有許多老舊社區與工業區,這些地區的建築物大多建於上世紀70至80年代,結構老化,抗震能力不足。在氣候變遷與地震風險增高的背景下,這些地區亟需更新。
3.政策與資源支持:政府近年來積極推動都市更新政策,提供補助與獎勵機制,例如都市更新容積獎勵與稅務優惠等。桃園市政府亦針對防災型都更加大資源投入,確保計畫推行的可行性與效率。
4.市民意識的提升:隨著多次地震與氣候災害的發生,桃園居民對防災議題的重視程度明顯提高。市民的支持與參與為防災型都更提供了良好的社會基礎。
落實防災型都更4大發展潛力
1.智慧防災社區建構
在推動防災型都更的同時,可融入智慧城市理念,例如引入物聯網技術來監控建築結構安全、設置災害預警系統,提升整體防災能力。
2.社區韌性與凝聚力強化
通過公共空間的再造與防災教育的推廣,防災型都更有助於提升社區居民的互助意識與行動能力,構建更加緊密的社會網絡。
3.產業與就業機會的提升
都更過程中涉及建築、規劃、環保等多個行業,將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同時,更新後的區域將吸引更多企業進駐,促進區域經濟的長遠發展。
4.推廣綠建築與永續設計
在更新過程中,可結合綠建築設計理念,降低能耗與碳排放,打造永續發展的城市形態。
都更的挑戰與解決對策
然而,推動防災型都更並非易事,仍面臨土地整合難度高、居民利益協調複雜以及資金籌措壓力等挑戰。針對這些問題,政府需採取以下對策:
1.加強公共參與機制
增設居民諮詢會議,讓市民能參與規劃與決策,確保計畫符合社區需求。
2.建立多元融資渠道
引入民間資金與公私合作(PPP)模式,分攤財政壓力。
3.加速行政審批流程
優化行政流程,縮短土地整合與建築許可的時間。
桃園市推動防災型都市更新,既是對城市安全的全面升級,也是對未來發展的前瞻布局。在政策支持與居民參與的雙重推動下,桃園市有望成為防災型都更的示範城市。透過提升建築韌性、構建智慧社區與推動永續發展,桃園不僅將增強抗災能力,更將塑造一個宜居、安全、永續的現代化都市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