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北4大參選人 聚焦都市更新一次看懂

政策法規

發布日期2022/08/29

作者都更全都通新聞中心

台北市都發局舉辦「咱的起家厝:萬華願景討論會」,前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提出ROD河岸導向都市發展。 台北市都發局舉辦「咱的起家厝:萬華願景討論會」,前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提出ROD河岸導向都市發展。

都市更新是現在進行式,面對城市老化和人口邁向高齡化,都市更新和危老重建腳步是刻不容緩,正值年底地方選舉不到百日,雙北首長各黨派的參選人不約而同就都市更新提出相關政見,顯見都市更新在城市治理上是重要議題,也將關係到未來都更推動的方向,對於參與重建住戶和地主而言,不能不多加關注。整理相關都更政見如下:

黃珊珊:進行河岸改造  ROD比照TOD容獎最高2倍


民眾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黃珊珊於27日參加「萬華願景討論會」,大膽拋出都更新政策,台北市除了發展TOD、EOD,再提出發展ROD(River-Oriented Development 河岸導向都市發展策略)。她表示,從淡水沿岸的萬華區到士林北投是台北最早的發源地,房屋歷史相對老舊,將鎖定這些河岸區域提出專案計畫,除了原有基準容積之外,再增加都更容積獎勵50%,並比照TOD開發以策略性更新地區、增額容積、容積移轉等方式再提供容獎50%,讓都市更新容獎達到最高2倍。

再者,將持續發展EOD,並視為都市更新的新契機,除了將學校資源重新整合,同時有餘裕空間作為公共福利設施,也能成為都更改建的中繼住宅,進而向外帶動老舊社區的改建。「將在20年內,汰換4、5樓的老舊公寓。」

蔣萬安:公辦都更3大策略 要化被動為主動

日前,國民黨台北市市長參選人蔣萬安前往信維整宅公開受訪表示,未來都市更新要做得更好,公辦都更要更積極、更有策略性,更是扮演整體都市更新的領頭羊,甚至火車頭、發動器的角色,因此未來要化被動為主動,從「政策友善」進化到「主動積極」,以提升整體都市更新量能。
    他也提出「公辦都更3大策略」早進場、擴量能、增彈性,將下修公辦都更的參與意願門檻,補充公辦都更專責人力,提高推動量能,以及針對有公安疑慮以及特殊歷史背景的整宅,以專案檢討基礎容積率,增加民眾申請公辦都更的意願。

陳時中:成立都更特戰隊 市長、副市長任指揮中樞

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公布都更新政策,強調以住得安心為主軸,將下一個決心,就台北市現有的整建住宅17處、84處海砂屋、110處危險建築,要在四年內要核定二成,由政府優先介入更新,並成立都更特戰隊,由市長、副市長擔任指揮中樞。

他同時提出2大願景,就老舊建築密集地區,持續推動都更;在TOD發展目前是限定範圍500公尺以內給予都更容獎,未來將再加強開發強度。而要做那麼多事,要有充分人力和團隊支持,主要的「3大團隊」將在原有的都市更新處、住都中心擴編及民間專業團隊的合作,由市長、副市長擔任指揮中樞,定期會議了解進度。

在執行上則有4大策略,訴求審議更為明確化,降低公務人員因公涉訟機率,力拼讓效率提高,同時建立預審制度,先經由專業審核,減少退補件的時間,前端提供更多專業諮詢。另外,建立產權換屋機制,讓長輩提早住到新房。

林佳龍:城市治理應該治標也要治本

民進黨新北市長參選人林佳龍提出「新北大翻新」,憑藉著過去在交通及城市治理的經驗,結合智慧城市、建築美學與市容景觀的再造理念,提出具體6大政策方針。

第一是「編列1.5億元預算整建舊市區老屋」,由市府主動指認並協助舊市區老屋整建維護,同時放寬審查標準、加速審查機制;二是「建立主動式都更整合輔導機制」,讓跨單位的整合溝通更加順暢,徹底解決民眾推動都市更新所面臨的困境。

第三為「市有非公用房地參與危老重建」,透過盤點夾雜或毗鄰的市有非公用房地,積極參與民間危老重建計畫;第四是「大型重劃開發案引入智慧治理」,藉由大型重劃開發案全面導入智慧城市的治理設施,包含智慧社區管理系統、智慧建築、智慧停車以及智慧環境監控。

第五是「籌組環境景觀美學小組」,將導入景觀與建築美學思維,讓新建、改建的公有建築更快更美;第六則是「制定市容景觀綱要計畫」,重現天際線、規劃完整連續的人行空間、推動植栽的綠美化、商店街景美學改善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