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高容獎能加快都更?學者:卡在二大弔詭現象很難快得了!
花蓮強震後,民眾對如何都更重建詢問度增加。(資料照)
經過403花蓮強震後,不少民眾對老屋重建詢問度升溫,加上台北市宣布進入大都更時代,為提高民眾參與都更意願,市長蔣萬安推動「都更八箭」訴求降低門檻導入公辦都更資源、放寬山限地區畫定迅行都更地區,其中最受關注是防災型都更、整建住宅兩大專案提高容積獎勵,分別壘加30%、50%容獎,突破都更容獎天花板上限50%。
為了加速危險建物重建,防災型都更鎖定海砂屋、耐震度不足的建物,只要符合基地一千平方公尺、合法建物,鑑定結構安全評估ID值小於 0.35,可透過都市計畫變更方式,都更容積獎勵自原本的50%再加30%。換句話說,若本身是海砂屋,又鑑定耐震力不足,只要通過都市計畫委員會審議,都更容積獎勵將有機會達2.1倍。
針對危險建物放寬容積 產學界看法分歧
投入都更多年的耕薪建設董事長黃張維認為,符合危險建築程度的老屋應放寬容積加速改建,台北市防災型都更獎勵,在都市更新獎勵之外疊加防災型都更容積獎勵,是有利於民眾參與都更的改建誘因。
不過,對於已經送件都更案可能會產生撤件效應。像是今年3月位於台北市信義區興隆整宅,住戶不滿與建商分配條件拉起布條抗議,認為原有事業計畫僅1.5倍容獎規畫,要求建商納入防災都更1.8倍容積。
東亞建經執行副總唐惠群表示,增加容積獎勵首先也要符合條件資格。如果地主的期望值無法滿足是可以選擇重來,但這中間就存在很多變數,例如原本整合住戶意願、選配好的房屋、多的30%容獎如何分配等等,尤其對開發商來說,整合的條件就要重談,從行政程序來看,選擇撤件也等於重新來過,一切歸零。
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系教授彭建文表示,政府為了鼓勵都更,提高容積獎勵,但會造成政策不穩定性,容易讓民眾心裡產生期待值。從民眾角度來看,最關心重建後換回坪數,心裡希望換愈多愈好,認為是不是愈晚都更條件愈好,就會選擇繼續等待。對提高容獎,他認為要審慎以待,並有配套措施,例如公權力要積極介入。
像是現在講求防災都更,針對危險老舊建物更新,但既然是危險建物,危害公共安全,那是否應該更要有強制性?透過公權力介入,讓它非都更不可。
至於提高容積獎勵能否加快都更?彭建文認為一定有用,但效果也可能只是多一點,並不會讓整個國內都更產生翻天覆地的大改變,主要還是民眾有期待心理,「是不是等得愈久就領得愈多!」
深陷都更迷思 期望值如何能滿足
對於目前都更,彭建文觀察有二個弔詭現象,值得反思!
第一是根深蒂固一坪換一坪的迷思。所謂一坪換一坪是,是原有室內面積變成新大樓室內面積,等於是要加上30%公設,換句話說更新後房屋面積增加,新房價值再提高,似乎有點不太合理!
舉例來說,就像是買了一間房子,使用了30年,然後現在舊換新,要求面積變大,還要加車位、裝潢,最好還能領些現金,大家都期待這樣,但這已經不是都市更新,是不是更像是「中樂透」?
第二是政府一直鼓勵都更,似乎變成是民眾配合政府都更,要求條件要更好,主從關係巔倒。這種心態像是「政府要都更,所以民眾配合,條件不好顯得很委屈」,但真正住在房子是民眾本身,產權也是屬於民眾的,民眾自身居住是否威脅到生命和財產安全,應該是民眾主動要更新,由政府予以協助。但現在社會氛圍變成民眾不急,政府急著都更,主從關係顯得混亂。
如今,針對危險建物,政府已經提供優渥的都更容獎,能否成功都更還是看地主本身,投入都更多年業者也表示,地主是決定都更重建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其實居住安全應該遠勝於計算換回坪數差了多少,都更目的最重要是汰換耐震不足、消防設施欠佳以及水電管線老舊的建物,這才是真是都市更新為何迫切且具必要性。
為了加速危險建物重建,防災型都更鎖定海砂屋、耐震度不足的建物,只要符合基地一千平方公尺、合法建物,鑑定結構安全評估ID值小於 0.35,可透過都市計畫變更方式,都更容積獎勵自原本的50%再加30%。換句話說,若本身是海砂屋,又鑑定耐震力不足,只要通過都市計畫委員會審議,都更容積獎勵將有機會達2.1倍。
針對危險建物放寬容積 產學界看法分歧
投入都更多年的耕薪建設董事長黃張維認為,符合危險建築程度的老屋應放寬容積加速改建,台北市防災型都更獎勵,在都市更新獎勵之外疊加防災型都更容積獎勵,是有利於民眾參與都更的改建誘因。
不過,對於已經送件都更案可能會產生撤件效應。像是今年3月位於台北市信義區興隆整宅,住戶不滿與建商分配條件拉起布條抗議,認為原有事業計畫僅1.5倍容獎規畫,要求建商納入防災都更1.8倍容積。
東亞建經執行副總唐惠群表示,增加容積獎勵首先也要符合條件資格。如果地主的期望值無法滿足是可以選擇重來,但這中間就存在很多變數,例如原本整合住戶意願、選配好的房屋、多的30%容獎如何分配等等,尤其對開發商來說,整合的條件就要重談,從行政程序來看,選擇撤件也等於重新來過,一切歸零。
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系教授彭建文表示,政府為了鼓勵都更,提高容積獎勵,但會造成政策不穩定性,容易讓民眾心裡產生期待值。從民眾角度來看,最關心重建後換回坪數,心裡希望換愈多愈好,認為是不是愈晚都更條件愈好,就會選擇繼續等待。對提高容獎,他認為要審慎以待,並有配套措施,例如公權力要積極介入。
像是現在講求防災都更,針對危險老舊建物更新,但既然是危險建物,危害公共安全,那是否應該更要有強制性?透過公權力介入,讓它非都更不可。
至於提高容積獎勵能否加快都更?彭建文認為一定有用,但效果也可能只是多一點,並不會讓整個國內都更產生翻天覆地的大改變,主要還是民眾有期待心理,「是不是等得愈久就領得愈多!」
深陷都更迷思 期望值如何能滿足
對於目前都更,彭建文觀察有二個弔詭現象,值得反思!
第一是根深蒂固一坪換一坪的迷思。所謂一坪換一坪是,是原有室內面積變成新大樓室內面積,等於是要加上30%公設,換句話說更新後房屋面積增加,新房價值再提高,似乎有點不太合理!
舉例來說,就像是買了一間房子,使用了30年,然後現在舊換新,要求面積變大,還要加車位、裝潢,最好還能領些現金,大家都期待這樣,但這已經不是都市更新,是不是更像是「中樂透」?
第二是政府一直鼓勵都更,似乎變成是民眾配合政府都更,要求條件要更好,主從關係巔倒。這種心態像是「政府要都更,所以民眾配合,條件不好顯得很委屈」,但真正住在房子是民眾本身,產權也是屬於民眾的,民眾自身居住是否威脅到生命和財產安全,應該是民眾主動要更新,由政府予以協助。但現在社會氛圍變成民眾不急,政府急著都更,主從關係顯得混亂。
如今,針對危險建物,政府已經提供優渥的都更容獎,能否成功都更還是看地主本身,投入都更多年業者也表示,地主是決定都更重建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其實居住安全應該遠勝於計算換回坪數差了多少,都更目的最重要是汰換耐震不足、消防設施欠佳以及水電管線老舊的建物,這才是真是都市更新為何迫切且具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