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基地重建案風險高?兩大迷思需釐清 安不安全的最大問題出在這裡
三重區六張街建案基地施工不慎造成鄰房倒塌,凸顯營建工程管理不善的問題。(圖/新北市政府)
三重區六張街建案基地施工不慎造成鄰房倒塌,二棟透天無辜受波及,導致住戶連夜撤離,房屋緊急被拆除,遮風避雨的家瞬間就沒了!為何基地施工連帶住家跟著倒塌?外界質疑承包廠商不諳地質、擋土措施不當的問題。目前市府也會同各相關單位釐清施工過程中的疏失問題,而為避免擴大鄰損戶,新北市建築公會這次也動員八名建築師擴大巡檢週邊住家40、50戶,住戶一旦發現鄰損狀況就可以向市府陳情。
避免鄰損 基地開挖一定深度規範外審
別人家在重建,不幸自家也跟著倒塌!根據統計,全台都更危老案多達5千件,其中占大宗的危老案,基地面積不足於100坪多達220件,而台北市則約是80件,現今四處可見正在開挖重建的基地,尤其在大台北都會地區,高密度住宅櫛比鱗次,重建案有很高機率與住家相鄰。難道住家碰到基地開挖就要三不五時擔心受怕?
對於新建案基地開挖,雙北市目前都有相關規定,新北市建築公會理事張紘聞表示,新北市針對基地開挖深度達12公尺、台北市深度8公尺,會要求導入第三方公正單位的審查和外審,以確保設計者或是施工單位的嚴謹度。一般來說,通過審查核定之後才能開始動工,在這過程中工務局會定期檢查施工計畫。
不過,新北三重「莘聖沐光居」基地開挖,建築規畫設計開挖為地下8公尺,不在外審案件範圍,張紘聞認為,業者沒有規避外審而刻意規畫開挖深度,至於造成基地坍塌原因,初步判定是擋土措施的系統性失敗,至於為何失敗?則要進一步分析報告和來檢測。
對於外界質疑小基地工程風險度高,開挖工法不是採用連續壁而導致問題,張紘聞認為有幾點必須釐清。第一,基地大小和建築施工安全是兩件事,目前相關的施工的意外和災害, 多半與管理和施工嚴謹度有關,主要是人為疏失管理。
第二,三重建案採取排樁工法,雖然在止水性及剛性不及於連續壁來得好,但發生公安與採用哪種工法無絕對關係。
依現今的技術,地質屬於軟弱層透過工法都足以克服,初步做地質探勘、再做地質改良,從專業角度來看,無論地質是軟弱還是堅硬,施工安全是不會打折扣,「就像車子無論買國產,還是進口,都是要確保用車使用安全的道理一樣。回歸本源,還是該做的防護管理應該要落實,還有包商承接案子自行衡量能力,其施工技術能否達到精準度和標準。
小基地施工難度高 品質與成本相拉距
至於小基地施工難度高的問題,導致災害會頻傳?主要是小基地,相對臨路巷道狹小,不易工程車輛、水泥車灌漿進出,即便要做連續壁也有一定困難度;另一方面建商也會衡量成本開銷,像是同樣的土地大小,臨路六米巷和八米巷,容積率就差了一半價值和允建容積,建商在商言商還是要講求利潤,如果住戶還要求一坪換一坪,加上營建成本不斷推升,而一般小基地施工上都需要透過一些機制來提升安全性,但如果利潤不高,就會造成建商的抗性。
住保會創會理事長吳翃毅表示,要杜絕營建施工品管不良,建議相關的工序、工法、建材以及項目工程的品牌型號,應事先揭露資訊再來開工。主要能讓建商用明確內容去發包、確保營造廠明確施工,避免各個工地條件不同而各說各話,對住戶、建商雙方都有保證。
另一方面缺工問題難解,雖然政府開放引進外勞,但業界反映語言溝通障礙,如何教起?甚至傳出,做不好拆掉重來,營造廠沒有時間和成本耗在不斷重新再來,以致品質參差不齊,這也成了潛藏不願公開的營建工程問題。
鄰損戶如何善後? 三種方式有待評估
現階段三重建案造成嚴重重大災害,如何善後是外界關注的焦點,據了解,建商初步先給住戶補償金,還未與受災戶談實質如何善後。張紘聞說明,一般碰到這樣情形,初步會朝向和解方式解決問題,處理方式不外分三種,一是討論大家是否合建可能性,擴大基地規模;二是要求原地、原貌、原高度、原面積重蓋回來,但這個方式建商還會考量折舊率等問題;三是現金賠償,房屋透過估價鑑價,依照金額賠償。實務上,選擇第三種方式比較多,建物土地賣掉再去買鄰近,也有再找信任廠商來重蓋。
對於後續如何善後賠償,吳翃毅建議,住戶最好儘快處理,與建商合議不要關起門來談,畢竟牽涉許多專業領域,而住戶要最快、最簡單的處理方式,他是認為選擇原地原貌重建是比較快的方式,也就是拆除基地分為3案,如此一來原有預購戶不需要面對重選戶別、加價購、延遲違約等問題,而受災戶也不用等待漫長重建案審核程序,不過這一切還是取決住戶意願,與建商是否拿出誠意來解決這個問題。
此外,張紘聞也強烈建議,面對國內建物愈來愈老,老屋有機會重建就盡量重建,畢竟房子住了40、50年,也要汰換或是進廠維修。重建可以讓建物提高居住安全,像是現行施工,鋼筋的配筋量安全系數,在921之後都提升很多,如果真不想重建,也能做結構補強確保安全性。
避免鄰損 基地開挖一定深度規範外審
別人家在重建,不幸自家也跟著倒塌!根據統計,全台都更危老案多達5千件,其中占大宗的危老案,基地面積不足於100坪多達220件,而台北市則約是80件,現今四處可見正在開挖重建的基地,尤其在大台北都會地區,高密度住宅櫛比鱗次,重建案有很高機率與住家相鄰。難道住家碰到基地開挖就要三不五時擔心受怕?
對於新建案基地開挖,雙北市目前都有相關規定,新北市建築公會理事張紘聞表示,新北市針對基地開挖深度達12公尺、台北市深度8公尺,會要求導入第三方公正單位的審查和外審,以確保設計者或是施工單位的嚴謹度。一般來說,通過審查核定之後才能開始動工,在這過程中工務局會定期檢查施工計畫。
不過,新北三重「莘聖沐光居」基地開挖,建築規畫設計開挖為地下8公尺,不在外審案件範圍,張紘聞認為,業者沒有規避外審而刻意規畫開挖深度,至於造成基地坍塌原因,初步判定是擋土措施的系統性失敗,至於為何失敗?則要進一步分析報告和來檢測。
對於外界質疑小基地工程風險度高,開挖工法不是採用連續壁而導致問題,張紘聞認為有幾點必須釐清。第一,基地大小和建築施工安全是兩件事,目前相關的施工的意外和災害, 多半與管理和施工嚴謹度有關,主要是人為疏失管理。
第二,三重建案採取排樁工法,雖然在止水性及剛性不及於連續壁來得好,但發生公安與採用哪種工法無絕對關係。
依現今的技術,地質屬於軟弱層透過工法都足以克服,初步做地質探勘、再做地質改良,從專業角度來看,無論地質是軟弱還是堅硬,施工安全是不會打折扣,「就像車子無論買國產,還是進口,都是要確保用車使用安全的道理一樣。回歸本源,還是該做的防護管理應該要落實,還有包商承接案子自行衡量能力,其施工技術能否達到精準度和標準。
新北三重「莘聖沐光居」基地面積不到百坪。(圖/新北市政府提供)
至於小基地施工難度高的問題,導致災害會頻傳?主要是小基地,相對臨路巷道狹小,不易工程車輛、水泥車灌漿進出,即便要做連續壁也有一定困難度;另一方面建商也會衡量成本開銷,像是同樣的土地大小,臨路六米巷和八米巷,容積率就差了一半價值和允建容積,建商在商言商還是要講求利潤,如果住戶還要求一坪換一坪,加上營建成本不斷推升,而一般小基地施工上都需要透過一些機制來提升安全性,但如果利潤不高,就會造成建商的抗性。
住保會創會理事長吳翃毅表示,要杜絕營建施工品管不良,建議相關的工序、工法、建材以及項目工程的品牌型號,應事先揭露資訊再來開工。主要能讓建商用明確內容去發包、確保營造廠明確施工,避免各個工地條件不同而各說各話,對住戶、建商雙方都有保證。
另一方面缺工問題難解,雖然政府開放引進外勞,但業界反映語言溝通障礙,如何教起?甚至傳出,做不好拆掉重來,營造廠沒有時間和成本耗在不斷重新再來,以致品質參差不齊,這也成了潛藏不願公開的營建工程問題。
鄰損戶如何善後? 三種方式有待評估
現階段三重建案造成嚴重重大災害,如何善後是外界關注的焦點,據了解,建商初步先給住戶補償金,還未與受災戶談實質如何善後。張紘聞說明,一般碰到這樣情形,初步會朝向和解方式解決問題,處理方式不外分三種,一是討論大家是否合建可能性,擴大基地規模;二是要求原地、原貌、原高度、原面積重蓋回來,但這個方式建商還會考量折舊率等問題;三是現金賠償,房屋透過估價鑑價,依照金額賠償。實務上,選擇第三種方式比較多,建物土地賣掉再去買鄰近,也有再找信任廠商來重蓋。
對於後續如何善後賠償,吳翃毅建議,住戶最好儘快處理,與建商合議不要關起門來談,畢竟牽涉許多專業領域,而住戶要最快、最簡單的處理方式,他是認為選擇原地原貌重建是比較快的方式,也就是拆除基地分為3案,如此一來原有預購戶不需要面對重選戶別、加價購、延遲違約等問題,而受災戶也不用等待漫長重建案審核程序,不過這一切還是取決住戶意願,與建商是否拿出誠意來解決這個問題。
此外,張紘聞也強烈建議,面對國內建物愈來愈老,老屋有機會重建就盡量重建,畢竟房子住了40、50年,也要汰換或是進廠維修。重建可以讓建物提高居住安全,像是現行施工,鋼筋的配筋量安全系數,在921之後都提升很多,如果真不想重建,也能做結構補強確保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