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產轉售獲利連兩季縮水 業者剖析這「三類賣方」讓利最積極

房市從熱絡走向冷凊,近年不動產轉售交易獲利也跟著縮水?根據實價登錄統計,近一年各季成屋住宅大樓的成交價與前手交易的價差,連續兩季下滑,今年Q1全台的平均獲利為402萬元,比起2024年Q3的轉售高點獲利438.2萬元,縮水約36.2萬元,顯示屋主轉售獲利縮水,市場上「先賣先贏」的氣氛也愈來愈濃厚。
若進一步觀察各都獲利表現,七大都會區當中,以新竹地區的轉售增值空間縮水最明顯,今年Q1與第七波打炒房的去年Q3相比,轉售增值金額少了近144萬元;桃園則是先蹲後跳,去年Q4小幅下滑後,今年Q1轉售增值金額再度走揚至409.5萬元刷新紀錄。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全台的平均轉售增值金額,在去年Q3達到高峰後開始反轉,隨著今年買氣持續緊縮,買家出價的心態更加保守,所以轉售獲利的空間預估還會持續收斂。
觀察房地產市場最主要的三類賣方,近期讓利態度較為積極,也是促使近期轉售交易的增值金額下修的主因。首先是「換屋族」,為爭取首購貸款簽下一年出售的切結書,有短期內出脫舊屋的急迫性,價格放軟的情況也最鮮明。
其次是「囤房族」,囤房稅開徵後持有成本上揚,使多屋族盤點手中資產汰弱留強,將租金投報率低、增值空間有限的物件優先出脫獲利了結。另外也包括「周轉族」,在房市走空之際仍堅定賣屋者,不排除有時間的迫切性,包括個人投資或公司的資金運用等財務規畫,以讓小利換許其他投資上更大的獲利選擇。
在轉售增值空間縮水最為明顯的新竹,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認為,新竹地區在竹科新貴買盤催動下,近年房價漲勢鮮明,平均轉售增值金額也居各大都會區之冠!但碰上景氣起伏時,因而也有較大的修正空間,且新竹地區的成屋大樓與新建案的價差較小,特別是供給較有限的新竹市區,部分成屋大樓的交易價格甚至與新建案相去不遠,也讓成屋大樓在景氣萎縮的時局面臨較大的競爭壓力,導致平均轉售增值金額半年內縮減逾百萬元。
桃園市的房價水位,與雙北、新竹的鬧區相比相對親民,是北台灣主要都會區中的房價鞍型區,加上桃園往來雙北、新竹都只有一站高鐵之遙,持續吸引購買力強的脫北族、竹科族轉進,所以房價的支撐力道相對厚實,轉售增值空間也因而保持在相對高水位。
若進一步觀察各都獲利表現,七大都會區當中,以新竹地區的轉售增值空間縮水最明顯,今年Q1與第七波打炒房的去年Q3相比,轉售增值金額少了近144萬元;桃園則是先蹲後跳,去年Q4小幅下滑後,今年Q1轉售增值金額再度走揚至409.5萬元刷新紀錄。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全台的平均轉售增值金額,在去年Q3達到高峰後開始反轉,隨著今年買氣持續緊縮,買家出價的心態更加保守,所以轉售獲利的空間預估還會持續收斂。
觀察房地產市場最主要的三類賣方,近期讓利態度較為積極,也是促使近期轉售交易的增值金額下修的主因。首先是「換屋族」,為爭取首購貸款簽下一年出售的切結書,有短期內出脫舊屋的急迫性,價格放軟的情況也最鮮明。
其次是「囤房族」,囤房稅開徵後持有成本上揚,使多屋族盤點手中資產汰弱留強,將租金投報率低、增值空間有限的物件優先出脫獲利了結。另外也包括「周轉族」,在房市走空之際仍堅定賣屋者,不排除有時間的迫切性,包括個人投資或公司的資金運用等財務規畫,以讓小利換許其他投資上更大的獲利選擇。

桃園市的房價水位,與雙北、新竹的鬧區相比相對親民,是北台灣主要都會區中的房價鞍型區,加上桃園往來雙北、新竹都只有一站高鐵之遙,持續吸引購買力強的脫北族、竹科族轉進,所以房價的支撐力道相對厚實,轉售增值空間也因而保持在相對高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