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地球才能來看屋!冠奕深耕生態宅  營建成本不增反減

智慧居家

發布日期2025/01/06

作者陳雅玲

「深耕13」為首座住宅類近零碳建築。(圖/冠奕建設提供) 「深耕13」為首座住宅類近零碳建築。(圖/冠奕建設提供)

「你看,這1箱100多份文件都是客戶簽署,要簽這份才能看屋!」細看這1份公約載明10條,傳達購屋住戶要認同的建置生態池、社區無毒植栽、支持管委會設立「生態委員」等作法。冠奕建設副董事長張水田直言:「如果不透過這份公約與住戶溝通理念形成共識,以後社區如何永續經營?」


緣起澳洲經驗啟蒙 返台實現夢想

有別於傳統的銷售方式,先透過簽署公約尋找志同道合愛地球的永續業主,這樣的構想出自於張水田。2023年12月,冠奕建設位於桃園八德擴大重劃區「深耕13」建案,獲得內政部建築能效1+級的認證,成為全國首座民間集合住宅的近零碳建築,建築頂樓規畫太陽能板,自行供電給公共設施,也能選配儲能系統導入自家使用,超前部署在國內法規之前。

張水田很早就讓冠奕走上低碳建築的路,「在澳洲居住6年期間,看到澳洲建築利用雨水回收、善用能源,對環境土地的尊重,回台之後就想效法。」2003年他在桃園中壢推出占地3甲、分為3期興建的農村集舍,是他最早把建築夢想付諸行動的第1案,戶戶是獨棟透天搭配電梯,尊重自然生態,配套雨水回收系統。當時的銷售情況非常好,也讓他觀察到這類產品深受歡迎,確立了未來建築的方向。

在這領域17年,冠奕主推深耕系列生態住宅,自2018年就響應環境部打造首座PCR碳足跡揭露建築取得認證,其後也持續落實低碳節能的施工方式。像是位於新北鶯歌鳳鳴重劃區的推案,走的是獨棟透天,戶戶都可儲能、發電,同時還採用循環建材,建築全生命週期結束後,建材都可回收再利用。

 
冠奕建設副董事長張水田累積十餘年打造低碳節能建築的經驗。(彭世杰/攝)
對投入建築轉型低碳、節能,張水田分析,有些建商遲遲不肯踏出第1步,除了不可避免的營建成本增加,普遍更擔心的是無形的成本,包括施工時間、難度、銷售期等問題。對於這一點,他以過往經驗分享,「其實成本不僅沒有增加,還能降低,估算比一般營建成本可再減3%至5%。」

落實》從源頭設計導入 提升建築能效

他以「深耕13」為例,內政部新建物建築能效評估項目,分別為空調、照明、製熱、爐台、水泵、風機、電梯、建築外殼。能夠取得建築能效92分,主要從3方面著手:一是規畫設備的設計及發包,選用經濟部能源局節能標章的設備,例如採用無火IH爐、熱泵設備,能源的效率是瓦斯的2~3倍,相對於採用天然瓦斯,建商須負擔外管費用每戶8萬至10萬元,這筆費用也能用在節能上。

二是建築外殼斷熱,著重在採光、通風建築節能設計,避免採用容易聚熱的玻璃帷幕牆。「整體來說,取得建築能效1+整體的工期及工程的成本,只要提早從源頭建築及機電設計導入,是不會增加負擔的。」最後是捨棄亮麗奢華的建材,選擇更自然、簡單的低碳裝修和工法,公共設施融入自然生態也是一種方式。

而隨著政策要求建物安置光電板,提高自發自用比率,未來的建物不僅要節能、創能還要儲能。冠奕也有設置光電板,並導入台塑家用儲能設備,在電價離峰、尖峰時期可存放電,遇到停電1個月室內照明、風扇及手機充電也能正常使用。不過這套系統尚屬選配,張水田期望之後推案有機會列為標配。他也建議屬於微型電廠自發自用的住宅,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也應發放綠色憑證,如此才更有利於民間推動屋頂裝設太陽能。

問及打造近零碳建築是否碰到難題?張水田毫不遲疑回覆,「施工上沒有什麼難題」,倒是在銷售上要說服消費者,「因為客戶最在意就是為何沒有瓦斯?」然而這層疑慮也要經過說明和數據,驗證無火建築的好處。

張水田不否認,國際原物料價格上漲是不爭的事實,如果今天只有少數建商做低碳節能建築,營建成本也很難降下來,「只有大家一起做,才能產生規模經濟、以量制價。」他更呼籲,從建商、建築師、不動產代銷、營建業者及物業管理5大利害關係人,共同推動建築人社會責任(ASR)一起關心這項議題,進而自主付出行動。

 

 

「深耕13」為首座住宅類近零碳建築,講究融入生態,陽台綠化,並導入家電儲能設備。(圖/冠奕建設提供)
挑戰原物料價揚 規模經濟是解方

面對未來淨零建築趨勢,張水田認為要擴大採用直流家戶儲能、建築可結合大數據作為智慧健康實驗場域,而且淨零不只是碳排問題,例如他在建案中落實打造建築物雨水溢流滯洪設施、規畫可容納1000噸雨水,還可以成為提高城市防災韌性的一環。即使身為建商因此必須提撥保證金、作為培訓維養費用,也僅取得3%容積獎勵,但對他來說,對的事還是得做下去。

相對地,對於消費者,購屋多了新選項,考量的優先順序或許會改變。因為如果視防災、健康最重要,過去講求的建築美學、配備、地段排序也將變動,「沒有前面的1,哪有後面一連串的0。」值得消費者深思。


Profile 深耕13
全國第1座民間集合住宅的近零碳建築
認證:建築能效、黃金級綠建築
完工:202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