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老都更被視擴大內需的引擎  業界呼籲加快整合業法制化

都更焦點

發布日期2025/09/03

作者陳雅玲

推動危老都更被產業界視為擴大內需的重要項目。(資料照) 推動危老都更被產業界視為擴大內需的重要項目。(資料照)
美國對等關稅衝擊全球經貿秩序,面對當前經濟情勢不穩定,國內產業界呼籲政府有必要帶頭擴大內需,日前全國工業總會提出2025年工總白皮書,建議政府四大振興經濟的解方,便以「推動危老都更」擴大內需為首。另一方面,中華都市更新全國總會創會理事長吳錦宗則倡議法制化健全「都市更新整合產業」以加速推動危老都更。

工總理事長潘俊榮代表產業發聲指出,台灣逾30年老屋多達400萬戶,這些老舊房屋抗災與防震的能力都不足。加速危老都更能帶動營建、製造、服務等相關產業鏈的活絡,同時改善居住安全、提升生活品質。他建議,中央及地方政府能通力合作,提高建築容積獎勵的誘因,積極推動危老都更政策,以加速危老重建及都更的進程,為台灣經濟持續成長添加動力。 

危老都更產業能帶動百工百業的興盛,然而實務上前期整合耗時八年十載,影響危老都更推進,吳錦宗認為,整合是都更最大的困難,整合業是解決都更困難的鑰匙,政府應儘速立法納管危老都更整合產業,輔導整合從業人員證照化,具備專業人資格,除了建立公信力,也能專業協助整合所有權人,削減所有權人對都更的不信任感,以及解決都更衍生出產權、繼承、合約等相關問題,讓最為困難的整合階段加快進程。

同時,他也建議,協議合建的定型化契約應加速研議,以避免層出不窮的合約糾紛成了推動的阻力。他舉例,近年營建成本高漲,建商簽約後可能無法執行或是消極處理以拖待變,但地主簽的是「萬年合約」毫無退場機制;又或者近年台北市推動防災都更多了30%容積獎勵,建商為爭取獎勵因而撤件,地主有意重談條件卻簽訂是「霸王契約」,深怕不同意怕被切割,悔約要面對賠償,若是訴訟則又是拖延整個案件進程。合約糾紛層出不窮,若有專業認證的整合人協助地主把關,未來也是能有效降低合約糾紛及訴訟等爭議。

他表示,都更危老整合業管理條例草案今年5月已送進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審議,不過但立法進度停滯,主管機關也沒有明確界定整合業務範疇。整合業在妾身未明的情況下,收費機制欠缺法律依據,難以促進危老都更產業發展,呼籲政府擴大內需推動危老都更,應該視健全整合產業是不能忽視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