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更整合太大融資卻受限?建商吐苦水不敢密集推案 「只能自行調節分流」 

都更焦點

發布日期2025/05/08

作者陳雅玲

央行信用管制下都更重建融資現今也處處受限。(資料照) 央行信用管制下都更重建融資現今也處處受限。(資料照)
國內逾30年老屋數量突破500萬戶,不斷推進都市更新成了翻新城市風貌一種手段,過去幾年來都更案件攀升,不少建商也視都更危老重建為主力開發的戰場,但近來卻也浮現受限於銀行緊縮,重建融資額度不足的問題。

一家建商反應現今碰到難題,「都更整合規模愈大,銀行融資額度反而滿足不了!過去危老重建是面臨成本高漲,轉而做都更擴大面積降低成本,誰知現在反而融資處處受到限制。」

手上握有18件都更案的品嘉建設,近年積極投入都更危老整合,在危老條例推行後,他們已成功完成4案危老重建,另有6案正在施工中;目前手握18件都更案,估算都更後重建後總銷逾1000億元,整合地點都位在台北市精華區,不過最近卻要放慢速度推動都更,原因是銀行融資額度很快就滿了! 

央行去年九月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要求銀行不要將資源過度傾向不動產貸款,雖然都更危老融資排除在銀行法第72-2條限定30%之外,但也受限於不動產貸款集中度過高的影響。

品嘉建設董事長胡偉良表示,銀行緊縮不動產融資,以前承貸50億元銀行會要求聯貸,現在每家銀行額度約只有10、20億元,超過就希望能夠聯貸。他估算過手上握有的都更案,即便以都更案共同負擔都更成本作為融資,加總起近500億元,也是超過銀行能夠承貸的量能。

現在他的做法,案子只能自行分流、調節,不能密集推出太多案。目前品嘉建設手上18案,包含去年與今年預計送件的都更案件,胡偉良表示,近半數案件已經整合百分百,部分同意門檻也達9成,18案都進入成熟階段,還在選屋階段的都更案並未列入計算。

對政府打炒房施以銀行緊縮調控市場,胡偉良表達支持,認為是防止投機炒作,但政策影響之廣若未精細分類,也可能讓本應受到鼓勵的危老重建與都市更新案,面臨融資困難,拖慢改建進程,反而影響社會整體利益。

他也建議,都市更新的初衷是為了改善老舊建物與社區的安全、機能與生活品質,並非為了圖利。政府在執行面上做更精準的政策區分將炒房與都更做出明確區隔,讓真正具公共利益導向的建案不受限於資金籌措的壓力。舉例來說,可考慮將都更案自建築融資總量統計中排除,或給予專案放寬的條件,確保更新案件可順利啟動與推動。